搜索
新闻中心(1)

新闻中心(1)

副标题

按钮
— 备考资料免费领—
您填写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存,请您放心!
免费资料
咨询项目
*
姓名
*
领取电话
*
提交
按钮
— 互动交流群—

新闻详情

河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之教学原则对比之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与直观性原则

发表时间:2023-05-19 15:38作者:库课教育

教学原则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分数占比大,考法也很灵活。不管是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简答还是案例分析题都可能会看到它的身影,因此考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此外,个别的原则在理解时容易混淆,我们今天会就一些原则的混淆点给考生做区分。

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含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个部分通常会考查定义的直接反选或者在对定义理解的基础上考查例子的对应。在这个原则中,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用实际理解知识,一个是二者结合,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体现了这一原则;赵括纸上谈兵违背了这一原则。

2.规律

这一原则反映了传授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这部分需要考生做好规律与原则的匹配。

3.贯彻此要求的原则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这个部分考生需要以多选题、简答题备考,其中,“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也会单独考查,当题干中出现“乡土教材”相关字眼,需要考生考虑有没有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二、直观性原则

1.含义

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这一原则在反选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比如,感官、感知、感性认识、直接经验、表象等。乌申斯基指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这些都体现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2.规律

这一原则反映了传授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3.种类

直观教学可以分为三大种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大类。这部分考生要以单选例子反选以及多选题整体把握为备考重点。

4.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这部分考生要注意直观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因此要求直观教具堂堂不空手、越多越好、越早越好、越逼真越好等做法都是错误的,要结合教学过程适时适量呈现。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与直观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侧重于用生活实际来理解抽象概念,并能学以致用。

直观性原则:侧重于借助感官,获取感性认识来理解抽象概念。

四、练习

1.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老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学生把“干燥”写成了“干躁”,把“急躁”写成了“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必防火,急躁必跺脚”,从此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该老师运用的教学原则主要是(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答案】D。解析:题干中老师为了帮助学生辨别汉字,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故选D。

2.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奶”字时,亲切地对学生说:“看,左边是女字旁,右边像个驼背的人,这就是奶奶的“奶”字,奶奶的年纪大了,走路时背弯弯的,还需要拄着拐杖。”这位老师在教学中体现了( )。

A.直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答案】A。解析:题中语文老师在讲“奶”字时通过对“奶奶”这一人物的直观描述来帮助学生获得直观感知,更好地掌握知识。故选A。


分享到: